- 業務咨詢電話: 0891-6372800
- 業務咨詢電話: 0891-6373773
近年來,旅游業上升為國家戰略。從2009年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到2013年出臺的第一部旅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旅游法》,再到2014年頒布的《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無不體現出國家將旅游業已經上升到戰略高度的層面。2016年旅游消費、旅游+互聯網、旅游生活、旅游金融、旅游人才等方面得到高速發展。
在傳統的資源主導和土地增值主導的盈利模式下,熱門“小情懷”項目使精品鄉村游和非標準住宿走俏,將更加重視情懷投入。旅游產品供給將在新業態、新體驗、人性化配套等方面得到強化。
國內游和出境游都將呈現出參與層次更深、多元化體驗更強的需求特征,對于個性化、有深度和地域特色強的產品需求愈發增多。過去的旅游服務是景區到酒店的兩點一線,而近幾年將是全程全域的旅游服務體系。
線性旅游是與交通相結合的具有交通價值、景觀價值、游憩價值、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自然價值、文物價值等多重功能的特殊景觀線路旅游。本文以《318國道景觀廊道拉薩至林芝段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規劃》為例,主要對線性旅游目的地設計的策略、特征、要點打造等方面進行介紹,解決旅游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為線性旅游目的地設計提供了一個參考作用。
線性旅游本質是一種“交通+景觀+旅游”的旅行活動,只不過旅游的資源基礎是以線性景觀廊道。要準確定其概念,需要從旅游產品“供給”和“需求”兩個角度考慮,即以線性景觀廊道為旅游吸引物,到線性旅游目的地去欣賞、體驗廊道上的景觀點,同時線性旅游經營者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讓旅游者體驗不同地區的民俗、文化內涵和景觀特性,從而使得旅游者在旅行活動中獲得物質-文化-精神的修養。
線性旅游是一種線性或帶狀區域旅游活動,所在范圍內不同地區之間的進行物質、資金、信息、人員等要重組與優化組合,形成一種持續穩定的發展,以便于獲取最大的經濟、社會、文化和生態環境綜合效益的旅游經濟活動。
與一般的區域旅游相比,線性旅游具有以下特征:
1、從空間結構來看,屬于混合型(即板塊型、非板塊型、板塊型和非板塊型兼而有之)旅游,各方區位相鄰或跨區域的旅游活動。
2、從供需屬性來看,線性旅游包括目的地與目的地之間活動、目的地與客源地之間活動兩方面,共同目標使各方共贏、形成全域旅游發展格局。
3、從資源保護來看,線性旅游強調在交通及景觀上的影響,自成為一個有機統一的線路旅游系統,因此,在資源保護與旅游開發時必須進行區域合作,才能保證旅游體驗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4、從邊界限定來看,線性旅游一般具有線路漫長、跨區域、體量龐大、內容豐富、邊界模糊等特點,因此,其旅游活動受行政邊界影響大,邊界屏蔽效應顯著。
5、從管理機制來看,主要是建立和完善旅游“競合”機制,完善旅游管理與服務標準體系,防止市場分割和地方保護傾向,加強旅游行業和市場監管協作,做好文化保護與旅游開發的協同、共同開拓市場塑造形象等。
6、從開發經營機制來看,開發經營主體包括地方政府、旅游企業、行業協會、民間個人等,是多種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不同發展階段各機制發揮的作用不同,包括行政推動、市場調節、組織協調、法律保障、激勵約束、利益補償、信息互動等。
7、從保障措施來看,要有統一的旅游規劃并與歷史文物保護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等規劃共同確保旅游分工與協作、歷史文物古跡的真實性與完整性、生態環境良好性等問題,同時,從制度層面建立健全跨行政區的旅游合作平臺與協調機制。
品牌效應是是一種產品的象征,是企業、產品、社會的文化形態和綜合反應和體現,同時能為經營者帶來企業價值的延續,意味著產品具有高質量、高信譽、高效益、低成本的特性,有利于游客因品牌效應而選擇,在推廣上也可能是因為其他游客對品牌的認可而推廣。
示例:打造“交通、 文化、 生態、 景觀”四路合一的廊道品牌
在318國道旅游景觀廊道的打造過程中,應立足生態環境的保護,依托沿線人文環境,打造大地景觀環境,為區域旅游營造一個良好的旅行環境,為游客創造一種 “車在路上行,人在畫中游”的廊道環境,最終形成集“交通路、文化路、生態路、景觀路”四路合一的旅游廊道品牌。
設計時,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以自己的差異化優勢為中心,發揮自身優勢,充分利用自然、人文等資源,對外部資源和力量進行有效整合,為游客精心設計特色景觀點,從而取得競爭優勢。
示例:做好空間序列規劃,沿線形成多個景觀興奮點
G318國道拉薩至林芝段是具有多樣性的生態人文走廊,景觀廊道的打造應深度挖掘并盤活沿線的人文資源,各類站點進行特色化、差異化設計,形成大大小小不同類別的視覺興奮點,與G318國道景觀環境有機銜接,將沿線各類景點有機串聯起來,形成錯落、連續變化的空間序列,便于游客停留進行深度游覽、體驗。
文化景觀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和具體的自然環境基礎上,在人的作用下形成的地表文化形態的地理復合體,是人類活動所造成的景觀,常常反映的是文化體系特征和一個地區的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特征,它的歷史和文化價值遠遠超出本身功能的價值,它的存在給環境增添了歷史趣味與文化氛圍,是具有特殊文化價值的景觀。
示例:文化做媒,以情景化的手法塑造最美景觀大道
G318國道拉薩至林芝段人文資源豐富,有黃教六大寺之一甘丹寺;松贊干布出生地甲瑪溝;歷史悠久的經濟貿易交流驛站太昭古城;工布民俗文化園阿沛新村;西藏最古老的古堡群秀巴古堡;同時屬于茶馬古道南線(滇藏線)與茶馬古道北線(川藏線)的交匯地段。這是一條象征吐蕃與內地經濟文化交流的大道,也是一條追溯藏民族歷史的文化長廊。規劃依托沿線歷史文化旅游資源,融入情景設計的理念,做到一處一景,每處景點都要一個故事。
因線性旅游具有一定線路漫長、跨區域、邊界模糊等特性,所以在保持各地區自主權相對完整的基礎上,通過最大限度地消除區域壁壘,在區域內實現旅游交通無障礙、服務無障礙、投訴無障礙,以及市場共享、資源共享、基礎設施共享和信息共享,實現旅游價值最大化。
示例:做好旅游服務設施建設,打造無障礙旅游廊道
G318國道拉薩至林芝段總長406公里,旅游服務設施的建設是旅游景觀廊道開發建設的重要部分。具體包括旅游接待設施(餐飲、旅館、野營地等)、公共服務設施(解說系統、休息區、觀景設施、救援系統、信息服務)、汽車服務設施(停車場、營地、汽車維修及租賃)。
線性旅游目的地建設不能作為一個旅游區來建設,而是在景觀廊道上建設多個景觀節點,串聯起來,形成一條線性或帶狀的景觀廊道。主要通過對廊道景觀、生態保護、服務節點進行設計,結合現有資源,突出優化景觀廊道的景觀環境,提升廊道在旅游咨詢、旅游導視、餐飲娛樂、救援服務、休憩服務等方面功能。
服務節點是整個景觀廊道中重要的部分,是展示形象和對外管理的主要窗口,在設計上,要適應地區地貌、土質特點,合理布局、精心設計,在滿足服務功能要求、保證環境質量的前提下,爭取獲得最大限度的土地利用經濟性。
示例:
米拉山口綜合觀景服務站是拉薩與林芝兩地天然的地理分界線, 也是拉薩到林芝旅游線上的一個傳統休想之地。本次規劃是在原有環境基礎上以當地建筑鳳貌和標識系統為參照,充分挖掘當地特色文化元素等進行改造提升,將此站點改造為舒適的旅游休閑服務場所,提升其旅游美譽度,從而帶動周邊區域的旅游經濟發展。
太昭古城吊橋休憩點。太昭古城是茶馬古道上極為重要的驛站之一,古城吊橋是茶馬古道眾多吊橋的典型代表,現已成為318圄道沿線一處重要的人文體驗景點。 該節點位于318固道彎道處,通過建設觀景點,設置停車場、警示牌、導視牌等,為游客提供一處幸輛停放場所的同時,提高道路的安全系數,提高其整體旅游形象。
根據實際情況,滿足各類游客人群需求,以自然要素為基礎,以自然人文景觀和休閑設施為串聯節點,增強活動功能,沿線布局活動場地,并設置慢行系統、服務設施等組成綠色開敞空間廊道系統。不同地區設計不同的風貌主題,展現一個多元化、多文化、多風貌的沿線風景游賞帶。
示例:
沿線村落環境設計。村落民居環境進行綠化、美化;在村寨入口建設體現村寨特色的額標志性景觀;營造整潔美觀有特色的村容村貌。
廊道沿線環境設計。景觀建設是旅游廊道的重要組成,目前,G318國道沿線進行邊坡加固,同時可附著突出當地人文景觀及民俗特色的圖案;利用青輯、油菜花、草場、高原花卉等營造藝術化的高原田園風光;充分借鑒中國傳統園林的“佳則收之、俗則屏之”的理念,巧用借景手法,將兩側景觀引入游客視野,提升道路文化美譽度。
生態保護是促進經濟發展、環境面貌、生態文化水平的需要,對山體、林地、礦產資源、生物多樣性等保護,在建設開發過程中,要注重建設材料的選擇,設置合理集污排污設施;在運營過程中,加強宣傳教育,進行環保知識的教育,提高游客和工作人員的環保意識和注重環保的自覺性,提出針對項目建設的工作要求和環保措施。
示例:
綠色建筑。選用石塊、木頭等自然材料,建筑的位置選擇須注意保留成熟健康的植被;注意建筑物朝向,盡量采用太陽光采暖和自然通風;最小挖填方和建筑占地面積,增加可滲透地面面積;建筑物配備生物降解無水廁所,使用節能型燈具等。
集污排污設施。為嚴格防止污水和各種生活垃圾對綠道環境的污染和破壞,規劃配備完善的環境衛生設施,包括固體廢棄物收集、污水收集設施、流動垃圾收集站等。
自然環境保護。對沿線已有的裸露山體巖石進行覆綠,綠化美化,對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多發地段,采取有效措施。
本文通過對線性旅游概念、特征、設計策略、打造要點等幾方面的闡述和引入示例說明了線性旅游目的地設計時需要思考的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線性旅游作為一個具有全域性的景觀廊道,對沿線區域經濟、文化聯系的影響,其資源稟賦和文化內涵對游客的吸引力有多大,旅游形象及其市場感召力如何等。
2、對線性旅游的特征進行了分析,對市場分析、服務節點設計提供了一定的基礎。
3、通過設計策略的部分方法示例,為打造具有特色、差異性、多功能復合的線性旅游目的地提供了方法。
4、對線性旅游目的地的要點打造要求進行分析,有助于如何處理好生態保護與旅游發展之間的關系。
下一篇:論通往詩意棲居的旅游